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
陈子庄(1913~1976),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晚年在画上直书石壶,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1913年10月15日,生于永川县永兴场(今永荣镇),1976年7月病逝于成都,终年63岁。1955年受聘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是四川省政协委员。
陈子庄幼时家甚贫,六七岁时启蒙于私塾,自幼受其父熏陶,酷爱绘画。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他在50年代开始变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 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陈子庄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诗词等。他之所以有如此境界,主要是他抱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信念,潜心绘事,弘扬民族文化。近年来,陈子庄的传世佳作,曾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展览,盛况空前,尤其是他的300幅遗作,1988年3月20日至27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每天观众高达1万余人。
陈子庄的名字已编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和《近百年美术史册》。文化部出版的《中国五十年美术》,其中四川被列名的仅有3人,陈子庄为其一。
台湾编辑的《画坛巨匠》,也为陈子庄列专辑。 陆续出版过《陈子庄作品选》、《陈子庄速写稿》、《石壶画集》、《陈子庄画集》和《石壶论画语界》等。
陈子庄艺术陈列馆由重庆市市政府正式批准,在永川市红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修建。
陈子庄的弟子罗巨白、陈滞冬、田明珍、马大暌、余继普、陈永昭和再传弟子陈沫吾、唐熙等,都是蜀著名的书画家。
陈子庄先生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著名美学理论家王朝闻曾说,陈子庄的作品显示了不傍人门户的独特面貌,这就是创造,也就是前进,这就是传统的继承。著名文学评论家冯其庸说:“石壶的画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只要你稍微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你面对着的是一位惊世骇俗的不同凡响的、高出于自己时代的具有绝代才华的卓越画家。”陈子庄的绘画艺术,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可见到一些前辈先贤的元素。陈子庄是一个善学的人,他在学习、消化吸收前人优点的同时,又融入自己的风格特点,最终自成一家。他学吴昌硕的笔墨浑沦苍劲,齐白石的真率简劲,更学到了黄宾虹的笔墨真谛。
在陈子庄的书画用印中,有印文为“小字阿九”和“阿九”的印章,寓意为他仰慕历史上的八位画家方方壶、孙龙、八大、石涛、担当、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自己排在他们的后面,因而称阿九。
纵观他的作品,花鸟多有脱胎于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的印记,其中牡丹、梅花取法于昌硕(梅花也学金冬心),鸟雀在气息上多与八大山人相通,蔬果花卉则取法于白石;山水则多见石涛、宾虹的影响。陈子庄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可用“平淡天真,迹简意远”来概括。他的作品所描绘的巴蜀山川、田园胜景、农舍人家、花卉、蔬果、鸟雀、动物等景物,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写生变化的现实精神。纵观陈子庄的绘画作品,无论山水或花鸟,都追求简致的笔法和笔意,构图、形象和运笔设色,均朴实无华。
陈子庄十分强调在绘画中使用书法用笔,认为这是保证线条质量的关键。纵观陈子庄的绘画作品,无论山水、花鸟或人物,都以极简练的线条加以表现,线条流畅而轻松自如,具有极大的柔韧性,而形象无不生动准确,达到了烂熟的境地。这是只有经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才能达到的境界。在陈子庄的作品中,常见一些内容和构图上大体相同,但又不尽完全相同的作品,这些可能是他平常练笔而产生的作品。这与现在的有些画家,一味重复自己的作品,像印刷机一样,以售画为目的,是有根本区别的。
在陈子庄的绘画作品中,也重视点的应用,常以点表示花、草、树木、山石、苔点等物象。用色也十分讲究,设色浑厚而富有层次变化,风格淡雅、简洁。陈子庄对书法极为重视,自称对《祀三公山碑》、《吴天发神谶碑》、《秦权量诏版》用功达30年之久。他曾要求他的弟子,“写字要下真功夫。画画的人写字要超过专门写字的人”。纵观陈子庄绘画作品的题款,所用的书体风格在不同的作品中变化很大,楷、篆、行、草、隶等各种书体均较常见,其中又以行书和篆书题款最为常见。在不同作品上同一书体的题款,既有风格大体相同的,也有的风格差异很大的。陈子庄的书法特点,可用质朴、率真来形容,这一点与他的绘画风格有相似之处。他的书法,多是随手写来,讲究变化,虽然从单个字看来,在造型、用笔方面显得粗疏,但整体气韵却别有风味。
陈子庄在篆刻方面也具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绘画和刻印是相通的,“画理通于刻印,艺术之理均相同”。他不仅自己篆刻书画用印,而且还常为友人、弟子治印。
作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