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 简介
一、书籍:十万个为什么

  中国青年出版社版《十万个为什么(伊林选集 第一分册)》

  作者:(苏)伊林

  译者:郑缤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1955年

  印刷时间:1955年第1次印刷,1958年1月第5次印刷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事物,提出许多意想不到却饶有兴味的问题,比如,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和?为什么水不会燃烧?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凭了他那不可多得的才能,用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语言,向小读者们娓娓道来。 作者伊林(1895—1953),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他运浙江文艺出版社版用文艺的形式、散文的笔法、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具体的描写,来引人入胜地讲解科学。《十万个为什么》《黑白》《几点钟》《不夜天》等科普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得到了世界性的承认,几乎被译成欧洲所有的文字。伊林对现代儿童科普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重新出版了董纯才译的这本书。

  目录

  屋内旅行记

  第一站 自来水龙头

  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洗澡?

  为什么用水来洗涤?

  人怎样迫使肥皂泡工作?

  为什么我们要喝水?

  水会不会炸毁书屋?

  固体的水?

  为什么着上冰刀不能在地板上滑溜?

  有没有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

  第二站 炉子

  人什么时候开始会取火?

  为什么火柴会着火?

  火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炉子烧着以后,劈柴到哪里去了?

  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

  为什么水能灭火?

  关于炉子的谜?

  第三站 餐桌和炉灶

  厨房实验室

  马铃薯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吃生马铃薯?

  第四站 厨房锅架

  第五站 碗柜

  第六站 衣柜

  屋内旅游
二、丛书: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从出版的那天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自然。例如书中的《姆潘巴现象》:开水为什么比冷水先结冰?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水的结冰现象。

  姆潘巴现象被称为世界物理难题,四十多年来遭到了物理老师的否定,还被媒体说成是谎言。然而,根据中学物理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姆潘巴问题只是一道中学生知识大综合题,每一名中学生都可以掌握其证明的方法。

  证明:假设热水可以比冷水先结冰,那么必要条件是或者热水的冰点比冷水高、或者热水的降温速度比冷水快。由于在常压下纯净的热水与冷水冰点相同,所以要证明姆潘巴现象就必须证明热水的降温速度快于冷水。

  根据物理基础理论:热水的蒸发强度大于冷水而密度小于冷水。如果取两只相同的非密封容器,放入同质同量的水,一个为热水,另一个为冷水,把它们同时放进同一外部环境温度中。热水在降温过程中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分比冷水多,所以初温高的水最终质量必然小于初温低的水,热水的降温速度也必然始终比冷水快。

  如果取两只相同的密封容器,放入同质同量的水,一个为热水,另一个为冷水,把它们同时放进同一外部环境温度中。热水在降温过程中因密度增大、体积缩小而形成的容器内气压必然低于冷水因降温而形成的容器内气压,热水的沸点温度比冷水低并且对流强度大于冷水,热水在单位时间内失去的热量始终比冷水多,所以热水的降温速度必然始终比冷水快。

  由于在同质同量同外部环境温度条件下热水的降温速度始终比冷水快,当外部环境温度处于持续降温状态时,热水的温度会比冷水温度更低;当外部环境温度处于特定时间内或特定温度范围内降温状态时,热水的温度会与冷水相等或者高于冷水。所以,在同质同量同外部环境温度条件下热水的温度会比冷水温度更低是一种普遍现象,冷水比热水先结冰是在特定的外部环境温度条件下出现的特定现象,姆潘巴现象符合物理基础理论。

  附:完成开水先结冰实验的操作要点。

  四十多年来,世界上很少有人完成开水先结冰的实验,其原因在于实验的方法缺乏科学性。从理论上说,在同质同量同外部环境温度条件下36℃的水可以比35℃的水先结冰,但如果二者的温度比较接近,那么它们在蒸发强度和密度上的差异较小,很难用实验的方法来体现热水在降温速度上的优势。根据物理基础理论,在常压下100℃是水的沸点,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了更清晰地完成热水先冰的实验,我们可以依据姆潘巴问题给出已知条件,选用尽可能接近100℃的热水与4℃的冷水、合理的外部环境实验初始温度、减缓外部环境温度的下降速度;非密封容器具备较大的蒸发面积,密封容器有较高的密封度。特别要注意开水的提取方法:沸水一但离开加热源,温度和蒸发强度的下降很快,必须快速准确的先提取定量的开水,然后再按同质同量要求提取冷水。

  采用非密封容器完成开水先结冰实验的操作方法:(供参考)

  1, 将冰箱冷冻室内的实验初始温度控制在4℃,取两只相同的盘子,放入同质同量的水,一个为4℃的冷水,另一个为接近100℃的热水,把它们同时放进冰箱冷冻室内。控制冷冻室内温度的下降速度,使其每小时下降1℃(或每二小时下降1℃),完成冷冻后记录热水与冷水的最终质量。

  2, 在冬季,利用自然降温完成这个实验。当某一天中午户外气温不低于4℃而夜间的最低温度在零下2~3℃时,可选择在中午时间取两只相同的盘子,放入同质同量的水,一个为接近100℃的热水,另一个为温度与户外气温相同的冷水,把它们同时放到户外同一位置上,记录热水与冷水完全冻结的时间和二者最终的质量。

  3, 参照上海三名高中生的实验方法操作,冷冻结束后记录热水与冷水的最终质量。根据热水最终质量小于冷水来证明:因为热水的降温速度始终快于冷水,热水可以比冷水先结冰。

  采用密封容器做实验时,可参照非密封容器实验第1、第2种方法。

  
三、专辑·十万个为什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