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河南省登封县文保所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2-12
印刷时间 1982-12
装帧 平装
八品
3.00
2023-07-0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入菩萨行论》即《入行论》,是古印度高僧寂天所作。《入行论》收入在大藏经《丹珠尔》。德格版《丹珠尔》中收入中观类。《入行论》有多种版本的单行本,并有许多注释本。 《入行论》共有十章,其核心是阐述六波罗蜜多,即何谓彻底的布施、彻底的精进努力、彻底的守戒自律、彻底的禅定、彻底的忍辱和彻底的大智。六波罗蜜多概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内容。因此,千余年来,佛教僧人以及信众把《入行论
寂天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00-07 / 平装
全新
7.20
2025-05-2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段玉明 著 / 巴蜀书社 / 2007-09 / 精装
八五品
10.00
2025-06-0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本书编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不详
装帧 平装
八品
10.00
2023-12-3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段玉明 著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7
装帧 精装
九品
10.00
2021-04-1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是川人杨绍淮先生新作,一部关于雅州茶商天德公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清末民初,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掌控印茶,汹汹入藏。企图用印茶侵占藏地人心,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长销藏地的雅州边茶被夺利困陷,又遭当地军阀摊派苛税,这座以茶为生的城风雨飘摇。雅州很大茶商天德公姚仁德,为商会出头被军阀设计陷害。留洋的儿子姚子君回家奔丧,本不欲接手祖业,经藏地高僧点拨,为民族大义而留下。之后,他运用现代的商业运作,以精诚的奉
杨绍淮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2019-01 / 平装
全新
10.70
2025-07-0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是川人杨绍淮先生新作,一部关于雅州茶商天德公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清末民初,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掌控印茶,汹汹入藏。企图用印茶侵占藏地人心,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长销藏地的雅州边茶被夺利困陷,又遭当地军阀摊派苛税,这座以茶为生的城风雨飘摇。雅州很大茶商天德公姚仁德,为商会出头被军阀设计陷害。留洋的儿子姚子君回家奔丧,本不欲接手祖业,经藏地高僧点拨,为民族大义而留下。之后,他运用现代的商业运作,以精诚的奉
杨绍淮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2019-01 / 平装
全新
10.70
2025-07-0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是川人杨绍淮先生新作,一部关于雅州茶商天德公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清末民初,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掌控印茶,汹汹入藏。企图用印茶侵占藏地人心,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长销藏地的雅州边茶被夺利困陷,又遭当地军阀摊派苛税,这座以茶为生的城风雨飘摇。雅州很大茶商天德公姚仁德,为商会出头被军阀设计陷害。留洋的儿子姚子君回家奔丧,本不欲接手祖业,经藏地高僧点拨,为民族大义而留下。之后,他运用现代的商业运作,以精诚的奉
杨绍淮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2019-01 / 平装
九五品
10.70
2025-07-0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西行取经的拓荒者,是早于玄奘两百余年的东晋高僧法显。梁启超谓:“我国人至印度者,此为第一。”,公元399年,年过花甲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由陆路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几年后,搭乘帆船经由水路返国,于公元5世纪初,抵达牢山(今山东崂山)南岸。回国后,法显在其著名的《佛国记》中记述了这一段充满惊险的海上旅程。正是这段扑朔迷离的海上丝路之旅为历史提供了一桩历史迷案:有人说,法显到过美
戴之昂 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08 / 平装
九五品
10.90
2025-07-0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全新
11.00
2023-07-0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热译师,全名热·多杰札巴(1016—1196年),生于西藏拉堆南麓尼南朗。父名热敦·关确多吉,母名多吉华宗。兄妹5人,他排行老三。自幼聪明好学,过目不忘,少年得志。长大成人后,为了寻找吉祥大威德法,三进尼泊尔,二赴印度。学成回藏后,四处云游,讲学布道,译经收徒,功绩卓著。热译师一生行善惩恶,他修缮寺院,发展教育,制造船只,架设桥梁,布施济困,保护环境,拯救动物,送医送药,以及调
益喜桑格 著;曲甘·完玛多杰 译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2015-03 / 平装
全新
11.70
2025-04-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藏传佛教五大名僧传:噶当派》是“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时期从印度迎请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982-1055年)。阿底峡的三大弟子之一的仲敦巴?嘉瓦窘乃(1005-1064年)于1056年创建了热振寺(位于今林周县境内),正式开创出噶当派。在其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噶当派汇聚了众多的高僧大德,如开派导师阿底峡、创始人仲敦巴·嘉瓦窘乃经典支系传出者
拉科·益西多杰 译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2019-07 / 平装
全新
14.21
2025-04-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段玉明著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7-09
装帧 平装
九品
15.00
2016-08-0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段玉明 著 / 巴蜀书社 / 2007-09 / 精装
八五品
15.00
2022-04-1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段玉明 著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7
装帧 精装
九五品
15.00
2015-10-2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度佛教论集》汇集了印顺法师有关印度佛教的精彩论述,内容涉及印度佛教史上一些关键性问题,如:破僧、佛灭纪年、结集、教难;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阿难、龙树、世亲;以及印度佛教的流变等关乎佛教发展的重要问题。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
释印顺 著 / 中华书局 / 2010-06 / 平装
全新
16.94
2025-04-2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汇集了印顺法师有关中国佛教的重要论述,内容涉及中国佛教的制度,三论宗、禅宗、净土宗等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大乘起信论》、《楞伽经》等对中国佛教有深远影响的经典,玄奘、道生等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及中国佛教的特色、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关系等问题。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
释印顺 著 / 中华书局 / 2010-06 / 平装
全新
19.00
2025-04-2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段玉明 著 / 巴蜀书社 / 2007-09 / 精装
九五品
19.00
2022-01-1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段玉明 著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7-09
印刷时间 2007-09
装帧 精装
九品
20.00
2009-12-1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唐)慧立法师原著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
装帧 平装
九品
22.00
2024-10-3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是唐代高僧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的主要著作之一,书中记载唐初从太宗贞观十五年(641)以后到武后天授二年(691)四十余年间五十七位僧人到南海和印度游历、求法的事迹。后附《重归南海传》,又记载武后永昌元年(689)随义净重往室利佛逝的四位中国僧人的事迹。这些僧传兼述经济、风俗及旅行路线,是研究7世纪南洋诸国状况和国际交通的重
义净 著;王邦维 校注 / 中华书局 / 2020-04 / 其他
全新
22.00
2025-04-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玄奘西天取经(汉英对照版)》依据有关历史记载,讲述唐代高僧玄奘远赴西天(印度)取经的故事。在近1400年前,这位中国僧人不畏艰险,跋涉数万公里,历时17年,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文化之旅。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象征。他游历新疆、中亚、印度一带的真实故事,别具魅力。
常征 著;李莉、王文亮 译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2010-01 / 平装
全新
22.20
2025-07-0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藏传佛教文化丛书:藏传佛教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佛教的传入,印度佛教在青藏高原传承过程中与本土苯教间的冲突,藏传佛教对印度佛教的改革及意义,后弘期藏传佛教战胜苯教的原因,最初的藏传佛教流派——宁玛派的表现形式、经典、仪轨,萨迦派与政教合一制度的最初形成,噶举派,噶当派,宗喀巴对藏传佛教的改革,历世达赖、班禅及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文化建设的贡献,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尕藏才旦 著 / 甘肃民族出版社 / 2012-10 / 平装
全新
23.00
2025-04-2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段玉明 著 / 巴蜀书社 / 2007-09 / 精装
九五品
23.00
2024-12-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
释印顺 著 / 中华书局 / 2011-04 / 平装
全新
24.00
2025-04-2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东晋高僧法显是中国第一个到达古印度带回佛教经典之人。 本书以法显《佛国记》为资料背景,通过实地对法显西行沿途的湟水谷地、 楼兰古城遗址、热瓦克佛寺遗址、o园精舍遗址、无畏山寺佛塔等地的考察,将文化遗存与历史文献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地将法显之路沿途的人文历史展开在我们眼前,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独特视角。 
陈大为 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20-04 / 其他
全新
24.06
2025-06-2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以太虚法师的核心思想——“人生佛学”为主题,汇集太虚法师的42篇讲演录,涵盖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宏观如太虚法师对世界经济、战争与和平、世界佛学的看法;微观至建立孤儿院、与印度大学校长交流等。思想深邃,语言却简明易懂,即便是对佛教并无深入了解的一般读者,也能直截地感受到太虚法师博大精深的佛学理念;而对专业读者而言,又可百读不厌,深入理解其智慧所在。书前有闻中撰“编选说明”,末有“太虚法师
太虚法师 著;闻中 编 / 中华书局 / 2018-06 / 其他
全新
25.00
2021-02-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全新
29.10
2025-02-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全新
29.50
2025-02-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全新
29.80
2025-02-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九品
30.00
2024-11-1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八五品
30.00
2023-09-1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段玉明 / 巴蜀书社 / 2007-09 / 精装
九五品
30.00
2012-06-0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段玉明 著 / 巴蜀书社 / 2007-09 / 精装
九品
30.60
2021-02-2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段玉明 著 / 巴蜀书社 / 2007-09 / 精装
九品
30.80
2021-01-2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二卷,是唐代高僧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的主要著作之一,书中记载唐初从太宗贞观十五年(641)以后到武后天授二年(691)四十余年间五十七位僧人到南海和印度游历、求法的事迹。后附《重归南海传》,又记载武后永昌元年(689)随义净重往室利佛逝的四位中国僧人的事迹。这些僧传兼述经济、风俗及旅行路线,是研究7世纪南洋诸国状况和国际交通的重要资料。
义净 著;王邦维 校注 / 中华书局 / 2020-04 / 其他
全新
32.00
2023-12-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十二卷,唐玄奘,辩机撰,记述了著名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中亚南亚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城邦和地区的地理社会历史与宗教信仰等状况,保存了七世纪时该地区社会宗教文化的大量珍贵史料,至今仍是研究这一区域古代史和宗教信仰,中外交通等专门史的重要文献。译注者董志翘在充分吸收前人对该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简明准确的注释和清晰顺畅的白话翻译,是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较好普及读物。
董志翘 译 / 中华书局 / 2012-01 / 精装
全新
32.00
2019-09-0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全新
32.83
2023-12-0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南京城南长干佛陀里有两座古老的寺庙,一座是晋代东吴孙权为印度高僧康僧会所建的“江南首寺”建初寺,另一座是东晋咸和年间所建的长干寺。这两所著名的寺庙,开创了江南佛教文化的先河,并随着岁月的流逝及朝代更替,屡毁屡建。尤其是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诏敕以皇家规制在长干寺原址建成了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金陵大报恩寺与五彩琉璃塔,当时中国人称之为“一塔”,西方人称之为“南京瓷塔”。该寺塔被列入
史诗长、周云贵 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20-08 / 平装
全新
35.16
2025-06-1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段玉明 / 巴蜀书社 / 2007-09 / 精装
九五品
35.73
2024-09-0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唐代高僧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书中详细介绍了印度及其所历南亚诸国所行佛教仪轨四十条,为我们今天了解7世纪印度佛教僧伽内部宗教生活的状况提供了*多*详细的信息,同时也是研究南亚次大陆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俗姓张,字文明。著
义净 著;王邦维 校注 / 中华书局 / 2020-04 / 其他
全新
36.20
2025-04-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密宗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印度正式传入中国,随后迅速达到全盛阶段,并由僧空海传至本,称作东密,成为本重要的流派之一。而中土密宗经唐武宗灭佛后,逐渐衰落以致不传,近代乃由本回传中国。本书为唐代密宗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一行、不空与惠果个人年谱和传记的合编。年谱部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史籍、正史、小说、方志、类书、金石目录、唐人别集等中文献资料,详细订其人生及事件年份等。其中
刘慧姝 , 吴晓蔓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4-11 / 平装
全新
36.58
2025-05-1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虽同为,本却又有不同于中国和印度之处。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末木文美士教授的本史对自6世纪中叶以来,经过圣德太子、澄、空海、明惠、亲鸾、道元和莲等数位精英、高僧的诠释、修改,跨越战争与时代变迁而形成的本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讨论。中国受到儒学的影响,而本或本人的想法,其根底是。中国以僧院为中心,其影响在某一限定的范围内,而本则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丰富了本人的生活及。虽然其影响
(日)末木文美士 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4-05 / 平装
全新
36.90
2025-04-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